悬空寺

报道打开建筑人性与诗意的世界第九届


澳福来白癜风保健膏 http://www.kingbaby.com.cn/gushi/12830.html
    

1月11日,第九届“禾泽都林杯——城市建筑与文化”诗歌散文大赛颁奖活动在上海作协大厅举办。

1月11日,第九届“禾泽都林杯——城市建筑与文化”诗歌散文大赛颁奖活动在上海作协大厅举办,活动由诗人余志成和舒曼主持,江琴作为嘉宾演唱了《甜蜜蜜》等歌曲。

活动现场,多位嘉宾感慨一个大赛可以举办九年,来源于坚持的力量。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王伟对此表示:“我此前接触过一些参赛作者,可能没有名气,但却在文学的小路上不断跋涉,这个比赛为坚持创作的人点了一盏灯。而大赛能坚持九年,一方面是它的定位面向全国甚至世界,所以才会有如此多海内外的用华语写作的参赛者,如果我们的眼光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那就很难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是大赛有一个很好的主题,聚焦城市、建筑和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话题。三者间有天然的联系,能够写出锦绣文章,壮丽诗篇。”

本届大赛由上海市作家协会、文学报社、《上海文化》杂志社主办,禾泽都林建筑与城市研究院、华语文学网承办。此次评出的得奖作品,是从九届应征稿中的多篇散文以及多首诗歌作品中,历经初选、入围以及隐名终评最后确定的最终名次。参赛作者遍布海内外,职业多样,不乏跨界作家。

其中,山东省济宁市作家陈秀珍的组诗《一方庭院》获诗歌类一等奖,荷兰华语作家桂斌创作的《童年的老屋》和上海诗人张洁的《城市在我心中》获诗歌类二等奖。上海作家陆萍的抒情散文《悬空寺》荣获散文类一等奖,安徽作家葛亚夫的《时光在米公祠颗粒归仓》和江苏作家陈益的《建筑语境中的昆曲》获散文类二等奖。未能到场的海外获奖者则以视频形式发来了感言,诗人身份外也是一位画家的桂斌在感言中说道:“作为一名华人,我一直在努力探索中西融合的道路上前行,诗歌是我对世界的真实感悟的切片,诗歌和艺术更是像呼吸一样的存在。”

诗歌类第一名获奖者陈秀珍表示自己为创作这组诗,先后多次参观孔府孔庙等古建筑,并查阅了大量南北建筑的诗集,虽然创作不易,却更多地领悟到了中国古建筑的无限魅力。《一方庭院》组诗中,诗人放下奔波,放下欲望,以“你送我一方庭院/我伴你温婉暮年”的平淡心态,抒发了“月光下心无疑人”,“把美好的憧憬锁在庭院”?的情感。

散文类第一名获奖者陆萍的《悬空寺》,穿越古今,令读者同古人一起感受悬空寺这一建筑巨观,从而惊叹中华民族的伟大。她感慨说:“来到这里,感觉所有的都找到了落脚点,没有原因的写作就是我的写作,写作是生命沿途的备忘录,是与自己、世界不断地对话与和解,让一颗心在浩瀚苍茫里得以安顿,所以,我才一直写。”这篇作品留下了一个关于文物保护的思考,文章提到在北欧有一艘三、四百年的沉船,被保护起来不让接近,但在山西的悬空寺,我们可以触摸这座千年古寺,作者最后感慨:“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悲哀还是一种荣幸?”对此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赵丽宏在点评时说这篇作品给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从写诗、纪实文学到现在的散文,陆萍始终爱着文学,“《悬空寺》是一篇有景、有情,有遐想,有思考的好文。”

一个时代的建筑必然反映出这个时代的文化心理、审美趣味以及文学艺术的参与。禾泽都林建筑与城市研究院院长宋建良回忆了自己参与资助大赛的初衷,他表示因为疫情,其实建筑院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他依然支持这项文化活动,他相信现代建筑要构筑“人性与诗意”的世界,生活的品质更需要去坚持与享受。已经举办九届的“禾泽都林杯”征文大赛,已经成为城市、建筑与文化深度融合的一个精神性象征。

(原文载于“文学报”)

《上海作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ankongsia.com/xksc/122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