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

在器械并不完善的清代空中楼阁悬空寺,


面对天峰(北岳恒山主峰)、背靠翠屏,金龙峡水蜿蜒曲洄,垣墉倚伏于幽崖峭壁间的悬空寺,古今往来有多少学者盘醒或耕耘在这里,他们或歌、或诗或文都难以表达对悬空寺奥妙的探索和钻研。它本名“玄空寺”,又名“悬空阁”,因岩结构、筑木为基,楼阁嵌空,似虹桥飞跨,古人感叹道“不知者以为神为之也”。

究竟创建于何年,清同治二年《重修悬空寺》碑记“在残碑断碣中有金朝大定年号,可知其由来已久矣”。据《恒山志》及其悬崖构寺和造像之特点,当属北魏后期所建,乃我国崖屋建筑的稀世珍品。

寺内共有殿宇楼阁41间,利用力学,以飞梁为基,巧借岩石衬托,使梁柱上下一体,有“人而不知所出、上而不知所下”的感觉,无怪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亲题“天下巨观”,镇守山西边务的郑洛也以:“石壁何年结梵宫,悬崖细路小溪通;山川缭绕苍冥外,殿宇参差碧落中;残月淡烟窥色相,风幽簌动禅空;停车欲向山神问,安得山神是远公”来盛赞其势。

全寺建筑最窄处只容一身,是上雷音殿到仙人洞;最陡处是鼓楼楼梯,夹角为62度;最大的是三清殿包括仙人洞和外廊,面积达64.8平方米。寺顶距河床47米,全寺至山门前第二台阶第一踏步直长72米,曲长80.5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加山门前、庭院、上人屋面、栈道、石窟、楼梯等总面积为平方米。

悬空寺不单以建造难度大、造型惊险为奇,其殿宇楼阁之位置部署、形制装饰亦属绝无仅有,但据史料从明代万历年以后:“由于山高风烈,楼阁墙垣遂有瓦解、摇动、残缺、甚而至于坠者,近年来大墙地毁逼临菩萨阁、南北耳楼前厦。自雍正元年以迄今二十有五年,司庙三僧静坐不理,郡之富家亦未有过问”,致使悬空寺构件残损、状况甚忧,因而遭到乡民百姓的唾骂。

在这样情形下,浑源州人黄图恒、孟文达、熊钊等认为“悬空寺仰凌九天云霄,俯视万仞石壁乃浑郡一大观也”,遂在州邑百姓中募粮捐款,又邀请工匠“瓦解者补之,摇动者稳之,残缺者增之,从而装饰”,这样悬空寺才得到了一次保护和修缮。

后历经乾隆、嘉庆、道光数年,悬空寺又呈险状,当地百姓“恐其残废、久欲整修”,而悬空寺上临危岩,下对深谷,“奈一切工匠皆以竖架甚难为所沮”,只好望而莫及。咸丰九年秋季“木匠刘玉山会集绅士十数人声言修补”,而他未曾实现愿望就“身染瘟疫暴卒”,修补之事也就暂时搁浅。

同治二年春,“众绅士又同诸工会议重修”,但问题的关健“仍为竖架所难”。然而他们群策群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木匠师傅张延彦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让大家肯定了他的设计修复方案,那就是“每到用架时则以大绳结圈,一圈束在腰间,一圈蹬在脚下,长短运动随其高下”,就这样,在一年整修过程中,人们完全是“寺本悬空、修缮之人亦有时而悬空也”。可见在悬空寺的整个修缮过程中,历朝历代都有可歌可泣的事迹值得后人怀念和总结。

北岳之最,奇巧玲珑的悬空寺,与驰名中外、瑰丽庄严的应县大木塔北邻而立,展现我们伟大祖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技术和辉煌成就,虽经千百年风侵雨蚀及地震,迄今安然无恙。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ankongsia.com/xksc/124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