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

佛教圣迹行千古奇观悬空寺上


久闻恒山悬空寺的大名,既到大同,必须一访。那天早早出来,路上颇好走,没怎么堵车,我几乎是第一批到的几名游人之一。赶快买了门票(价元)进入景区。以前听人介绍说悬空寺有多么险,真的来到山下,觉得没有传闻中那样的夸张。据说是因为河床抬升,现在寺距地的高度被大大缩小了。从入口前往寺庙的路上,还有几块石刻。明崇祯六年(公元年),徐霞客曾游悬空寺,并在《徐霞客游记》中赞其为「天下巨观」。这「北魏栈道」刻石后面,可以看到栈道的遗迹。李白的墨宝「壮观」,这「壮」字特别添加了一点以示推崇。古人在峭壁之上建筑这样一座建筑物,其工其巧其劳,确实令人赞叹!没入悬空寺,庙门外可见一小小的山神庙,依山壁而立,想来是求山神保佑的。拾级而上便到寺门,门朝南,不大,上有「悬空寺」三字。进门后,右手边供着一尊弥勒佛,这里就相当于普通寺庙的天王殿了。这尊铁弥勒佛为明代万历三十六年(公元年)所铸,手提布袋,笑容可掬。拐出来后,是一处长不到10米,宽也就3米的长方形庭院,靠山壁处是两层佛殿,下面一层是禅房和售卖工艺品、书籍的小卖部。由于悬空寺地方太小,游览要按照单行线顺序前行,因此此处的二楼佛殿最后才能游到。庭院两边是钟鼓楼,当然,现在里面是既没有钟,也没有鼓。上下的楼梯口非常窄小,真的只能容纳一人通过。我挂着相机,拿着脚架,背着一个大摄影包,极其艰难的才上来。从钟鼓楼北楼向北,是三层的南楼,一层为纯阳宫,供奉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故又称为吕祖庙。门头上原有清代浑源知州张崇德书「法云鹫石」匾。悬空寺虽名为寺,但却是佛道儒混杂,呈现三教合一的面貌。木构上的斑驳彩绘,但依然可以看出色彩和纹饰。殿内供奉着吕洞宾像,吕祖端坐中间,左为侍者,右为童子,后面是他的坐骑梅花鹿。吕洞宾名岩,号纯阳子,唐末道人,山西永乐人。相传他64岁时进士及第,后游长安遇到钟离权,随其出家为道士。从纯阳宫向北,是南楼与北楼相连的石梯。这处的护墙很矮,石梯也窄,如果人多,感觉随时能被挤下去。这个时候真的是有「险」的感觉了,完全是地面上无法体会到的。走过来回望一下,更可以感到石梯护墙之矮了吧?向外看去,只见一根根长短不一的木柱撑在崖上,有的着力,有的虚设,当地人称之为[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见惯了太和殿的金柱,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些一点都不粗的柱子能撑起上面的建筑。原来,悬空寺是以半插横梁为基础,借助岩石的托扶,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那些横梁下的虚柱,一般情况下并不吃力,一旦承重压力增大,就起到一柱顶千斤的作用。整个回廊栏杆、上下梁柱左右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木质框架式结构,不仅撑住了悬在半崖上的殿宇,也极大的增强了抗震度。这张照片可以更清晰的看到横梁插入岩石的样貌。那岩洞也有讲究,其开口小而里面大,放上木楔,再把横梁凿进去,外面力量越大,里面咬合就越紧,就把压力传到了岩石上面。从而使悬空寺形成一座似虚而实、似危而安、危中见俏的奇特建筑。过来之后就是北楼一层的四佛殿,面阔三间,然而前面被拦住,无法再走。但此处风景甚好,凭栏远眺,对面山上虽不如南方青翠,倒也是遍布绿植,再加山道蜿蜒,山体硬朗雄俊,极是令人心情舒畅。北楼二层为三圣殿,同样是三间,趁着人少,走到北端回拍一张。里面供奉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两厢有十大弟子,故称「十大弟子朝三圣」。在二层与三层的拐角处,近处可看到二层殿飞檐上的琉璃与脊兽,远可看到恒山水库的大坝。这座大坝从年动工,于年完工,是我国第一座实验性的混凝土双曲薄拱坝。北楼三层的三教殿,是整个悬空寺的最高建筑。里面供奉着佛教的释迦牟尼,儒家的孔子和道家的老子,充分体现了「三教归一」的思想。当然,作为佛教的寺庙,只好委屈孔子和老子都在两旁了。说来,在道观里也曾见有过孔子像,但是在孔庙却从未见过老子像与佛祖像。注1:文中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注2:文字参考寺中介绍等。留言功能已开通点击文末“写留言”,把你的想法告诉我!如喜欢本文请在页尾点击喜欢作者进行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ankongsia.com/xksc/1284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