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

散文荟霍拴吉应县木塔小记


北京医院皮肤病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172652.html

应县木塔小记

霍拴吉国庆小长假,颇爱旅游的我,自然不肯消停。利用三、四天的时间,一家人来一场不远不近、说走就走的自驾游早已成为惯例。也许是文科出身并在中学当了多年历史老师的缘故,我对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总是抱有相当的期许。去哪儿呢?表里河山,地面历史文化遗存丰厚,又毗邻河北的三晋大地,就成了首屈一指的选择。由于忻州(五台山)以南的山西几乎走遍,只有雁北地区尚未涉足,且时间和里程又恰好合适,最终圈定了大同及其周边地区作为此次行程的“远方”。随着太行山高速涞曲段的开通,路上的用时大为缩短,仅四个小时便到了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浑源的悬空寺和恒山。随后两天又游了应县木塔、云冈石窟、代王府九龙壁及法华寺、大同博物馆等。应县木塔与悬空寺、恒山、云冈石窟相比,虽然都是国重,但知名度和游客数量明显不如。正因了这不如,使我能够从人头攒动的渲闹中抽出身来,去从容地观赏、仔细地聆听和静静地思考,这是悬空寺的匆匆拍照,恒山的奋勇登顶,云冈石窟的裹胁前行、难于驻足所没有的。恰恰是这份与众不同,才留下了此番行程中最难于忘怀的记忆和最独特的感受。刚踏上雁北的土地,并没有感到气温和植被有什么异样,只略微感到树木的叶子比家乡更黄更红罢了!但处于历史上胡汉交接地区的应县,深秋季节气温变化的幅度还是让人猝不及防。前一天在浑源穿着短袖体恤,迎着秋日的暖阳狂登恒山,汗透衣背的“热”还没有完全消散,心里依稀仍是大同和石家庄的天气也没多少差别啊?但早上八点,来到应县,刚一下车,兜头就是一瓢“冷水”。扑面而来的风,淅淅沥沥的雨,刹时就给我们以湿冷的感觉,尽管当时的风不大,雨也很小。起初,还不十分在意,撑起雨伞,裹紧衣服,在风雨中走了一程儿。走着走着,感觉就不那么对劲儿了,原本的冷爽逐渐变成了周身的透凉,昨日装束下的我们开始瑟索发抖。不得已,只好折返回去,胡乱地套上毛衫和户外装,而街上来来往往的本地人,有的已经羽绒服加身了。冷暖之间,仿佛穿越了一个季节,实际上只不过隔了一个夜晚、下了一场小雨、走了几十里路而已。伫立在寒风冷雨中的我,不禁胡思乱想起来:应县地处朔州(大同西南一地级市),这风的硬,这雨的冷,好一个“朔”字了得!莫非这就是朔州名称的由来?不管怎么说,应县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掺合着湿和冷的初冬的味道。木塔位于应县佛宫寺内,是辽代为迎奉释迦牟尼佛骨而建,全称佛宫寺释迦塔。因塔身系全木结构,故俗称“木塔”。我们到时,由于下雨和时间尚早,游客稀稀落落的,并都有些缩头缩脑。园内做小买卖儿的,也才开始摆放家什物件儿,一个个都漫不经心的。木塔本是一座玲珑塔,每层都用通透的棂扇围挡,四面开门。后来为了对底层进行保护,才形成现在的青砖水泥墙体,只留南边一门出入。入得门来,迎面是一尊释迦牟尼全身像,庄严慈祥,周边饰有风格浓郁的佛教壁画。底层相对高大,藻井华丽,顶上的斗拱繁复而精巧,虽仅开放一层,难于窥其全貎,但只这匆匆一瞥,也足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发出由衷地赞叹!围着木塔,我从不同角度,远眺近观,仔细打量。石质塔基,造型古朴厚重,约有两米。塔身平面呈八角形,共有九层,五明四暗,外观为五层六檐。顶有塔刹,看起来也别具层次。整个塔高六十多米,体型庞大,想来用料十分可观,但浮现在我眼前的建筑,不着机械斧凿的做作,有的是通体协和,浑然天成。明暗相间、疏密有致、层层内收的塔身,当真有些敦实,但轮廓十分优美;塔身与玲珑的塔刹相配,又凭添了一股灵秀之气;稍稍侧倾的身姿,与比萨斜塔相比,没有摇坠之险,反而给人以平衡之巧。不知是桐油的浸泡,还是时光的濡染,塔的颜色日益深化为一种铁黑,远望给人一种金属的质感。这使得木塔一扫砖塔的破败和沧桑,全然没有龙钟的老态,在雨中却更见清新。站在高大的木塔之下,既不显得渺小,也少有威压的拘束,与之同框,竟毫不违和。其儒雅的风姿犹如自己身边一位尊敬的长者,卓然于世,而又亲切祥和;更宛若一个饱受风霜的知性女人,虽有容颜的改变,却仍保持惯常的本色,从容而精致,周身上下透出的是骨子里轻描淡写的温婉、典雅气质。辽代所建,迄今已近千年,在历经了无数风雨和战火的洗礼,数不清的地震和人为的登踏破坏之后,别说木质结构,就是石垒砖砌,恐也难于留存。正如木塔周边的寺庙建筑,历代也是不断重修,除了近年的新建外,无情的岁月早已把它们卷入历史的风尘之中,湮没了踪影,只留下了无数的咏叹。有人说,百岁老人总是孤独的!那么,千年古塔呢?它孤独吗?偌大的广场,三三两两的游客,萧疏的雨丝,虽未响又时时萦绕在脑际的风铃,似乎都反衬了它的孤独。现在古塔周边聚集了很多小商小贩,或在卖家乡特产,或兜售刚生产出来的“古董”,还不时的举行一些民间的或有官方背景的“法事”大会,好不热闹!回顾历史,这样的剧情总是反复上演,这样看来,古塔总有热闹陪伴,并不孤独?对于我们的疑问,古塔不会回答,也无须回答。因为清冷也好,热闹也罢,那都是他们的,来来去去,周而复始,都不过是历史的变妆。岁月悠悠,倏忽千年。在时光的夹缝中,木塔总是不经意的,用它强壮的筋骨抵御着无常的风雨,用它天性的包容悦纳着良善的眷顾,用它巍然的挺立去体味世态的炎凉、世俗的眼光和世人的评说!游了近一个时辰,雨仍下着,忽大忽小,气温却略有升高,游人渐渐地多了,园内也变得生动起来。当我们走过北边广场到达新修的释迦大殿时,偶一回头,隔着湿漉漉的空旷的水泥地,从远处眺望,细雨飘落中的木塔仿佛在光影中浮动,风的湿,雨的散,景物的朦胧,使人好像置身于烟雨蒙蒙的江南。于是,拉着妻子匆匆拍下了几张照片,唯恐美景稍纵即逝。可是,也不知是照相技术低劣,拟或相机本身表现力不够,还是这种少有的美景只可感受,不可捕捉。总之,所拍照片,只是略有其意,不知者很难产生波光掠影的美妙联想,全然没有了那种江南水乡梦幻般的神韵!虽然相机不能捕捉那片刻的美妙,但这美却实实在在镌刻在了我的心上,我会永远珍惜!木塔在很多人眼里并不被看好,充其量也就是年代久远的“古物”。但它的旷世独立,它的温婉平和,它的清静脱俗,却似一缕阳光照进了我的心田,并由此引发了我对旅游的思考:真正的旅游,应该是用一条条路径,带动我们的灵魂,去沟通历史和现实,去和谐人与自然,去寻找生命中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年11月28日,草于栾中

作者简介:霍拴吉,河北栾城人,中学历史教师。网名“一戈”,取“一以贯之须循道,戈当揣兮自警天”之意。闲暇以读书为乐,喜人文行走,也时常寻花摘叶,记录点滴生活。中年感言:马老可叹空知道,师真必为常青藤。

记录时光梦影,书写锦瑟流年。

红罗山书院ID:hongluoshansy

总编:姚国禄

主编:忽文静赵洪伟

原创首发散文、小说、诗歌、评论。

赞赏作者七平台三,十元之内不返还。

发稿者加安然

投稿邮箱:hongluoshansy

.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ankongsia.com/xkwb/759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