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空寺

晋善晋美云冈石窟


■NO.壹■

古老沧桑的美,该用什么来表达?

这一篇是我开始写游记以来纠结最久的一篇,因为它的背后蕴含了太多,我很担心自己的笔触不能为它锦上添花,我很担心大家看过我的文章后,觉得它不过如此,那就是我的罪过了。毕竟它是那么古老沧桑而又雄浑壮美,它是那么神秘而又令人敬畏,它就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NO.贰■

中国有四大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和麦积山石窟。这其中我去过两个,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单就这两大石窟给我的感受和体验就完全不一样。龙门石窟因为涉及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河南,可说可写的地方太多,我们以后再细细道来。先来说说云冈石窟,依旧是承接上篇我们的冬日山西之旅,我们从悬空寺出发到达了山西的北部大同市,一路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越来越冷了,即便是晴天,阳光普照大地,也依旧是刺骨的寒冷。我们大约上午10点左右到达云冈石窟,从昙曜广场下车,一路走过佛光大道、礼佛浮雕墙、灵岩寺、写经院,就到达了云冈石窟群门口。怀着无比崇敬和激动的心情,我们开始进入石窟群参观。

■NO.叁■

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年,从北魏文成帝至孝明帝正光五年(年),前后历经60多年。云冈石窟大约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不同时期雕塑、建筑风格都大相径庭。它最早期的石窟并不是第1、2窟,而是第16-20窟,也就是非常有名的昙曜五窟。

《魏书·释老志》记载:“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初,昙曜于复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人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礼。昙曜白帝,於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文中记述的开窟五所,就是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魏孝文帝令沙门统昙曜开凿,揭开了云冈石窟的序幕。五窟的主佛像均模拟北魏王朝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世皇帝的形象,故也称帝王五窟。

这其中第20窟,是云冈石窟最著名的露天大佛,主像是释迦坐像,高13.7米,胸部以上石质坚硬,保存完好,两肩宽厚,面形丰圆,薄唇高鼻,神情肃穆。背光的火焰纹和坐佛、飞天等浮雕十分华美,把主佛衬托得雄浑大气,颇具西域风采,与云冈石窟中、后期作品形成鲜明对比。

■NO.肆■

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属于中期石窟,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石窟主要开凿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年),是北魏最稳定、最兴盛的时期。

中期洞窟造像题材内容多样化,内容繁复、雕饰精美、色彩鲜艳。佛像面相丰圆适中,特别是褒衣博带式的佛像盛行,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和造像组合,整体风格富丽堂皇,与早期石窟风格有非常大的差异,有明显的汉化特征。我们在参观中期石窟时,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窟,它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崖高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中上部凿12个长方形石孔,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为有一佛二菩萨雕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这些雕像体态自然,衣饰流畅,面容丰满,是隋唐时期的衣冠服饰和造像风格。

■NO.伍■

北魏迁都洛阳后(年—年),云冈石窟大规模的开凿活动虽然停止了,但亲贵、中下层官吏充分利用大同旧有的技艺在云冈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这些就是晚期石窟,主要分布在第20窟以西,还有第4窟、14窟、15窟和11窟以西崖面上的小龛,约有余座中小型洞窟。造像题材多为释迦多宝或上为弥勒,下为释迦。佛像和菩萨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出现的一种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艺术形象,成为北魏后期佛教造像显著特点。

■NO.陆■

我们用了一天时间参观云冈石窟,手机因为极其寒冷全部都自动关机了,很多很多的美景都没有记录下来,但是庆幸的是我们亲身体会到了这种雄浑壮美,这种灿烂辉煌,这种举世无双。在云冈石窟的一天,我们回溯了古老时光。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ankongsia.com/xkwb/12282.html


当前时间: